市场简讯
“当时的降压药一般需日服3次,每次3~4片,许多人因不能坚持服药而影响了疗效。”曾经参与人群防治工作的孙春华医生说道。 于是,在华罗庚教授、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等众多中国著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研究人员经过三年的药物筛选和实验,在常用降压药—“降压静”的基础上自主研制成功了北京“降压0号”。1977年,卫生部批准由北京制药厂生产。北京制药厂就是今天双鹤药业的前身。 北京“降压0号”的出生就像一张胶片,投射出我国建国后的制药工业所遵行的自力更生和优先发展原料药的原则。 在建国初期,针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地方病、传染病,尽管那时的化学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但是通过自主开发和与苏联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展了青霉素、链霉素及合霉素等抗生素,磺胺、抗结核药等抗感染药,地方病药和量大、普及面广的解热镇痛药、维生素,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趋于消亡。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以1984年至2004年为例,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近30年来13.8%的平均发展速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产业结构图 目前,中国的制药工业是一个独特的结合体。从分类的角度看,化学制药领域以仿制药为主,具有良好的生产能力,但国际竞争力比较薄弱;生物制药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发展势头良好;与其他国家相比,传统中药在整个医药产业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