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磺胺嘧啶市场需求稳定发展 涨价随风而起
2008-12-24

磺胺嘧啶市场需求稳定发展 涨价随风而起
磺胺嘧啶多年来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老牌原料药品种,年出口量达3000余吨,年出口金额达2000多万美元。但最近以来,我国磺胺嘧啶出口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出口价格大幅上升、出口金额稳步走高、出口数量同比下降,引人关注和深思。
  今年下半年行情走高
  全国共有数十家企业生产磺胺嘧啶原料药,年产量最高达5000余吨。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磺胺嘧啶出口量长期稳步增长,出口价格保持平稳,波动不大。2007年上半年,我国磺胺嘧啶出口量达1461吨,出口金额为976万美元,平均出口价格为6.68美元/公斤。
  但从2007年1~6月起,磺胺嘧啶平均出口价格呈现平稳略有下降的走势:2月的出口价格为6.08美元/公斤,到了6月跌至5.67美元/公斤。进入2007年下半年之后,随着能源、化工原料、粮食、劳动力成本等多项价格和费用较大幅度上升,磺胺嘧啶出口价格开始逐月向上攀升,且升幅较大,到2007年底的出口价已达近12美元/公斤。
  进入2008年,磺胺嘧啶出口价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的上升态势,仍以较大比率向上攀升:1月,平均出口价为12.08美元/公斤;2月达到12.85美元/公斤,环比上升6.4%;3月又上升至14.20美元/公斤,环比上升10.5%;直至7月,出口价达到17.71美元/公斤的历史高点,环比上升10.85%。到了8月,出口价为17.21美元/公斤,环比略有下降。数据显示,2008年1~8月,我国磺胺嘧啶平均出口价为14.21美元/公斤,去年同期这一价格仅为7.14美元/公斤,同比上升了99.02%,涨幅巨大。
  在磺胺嘧啶出口价格大幅上升的同时,磺胺嘧啶出口数量有一定幅度的下降,2008年1~8月,我国磺胺嘧啶出口数量为1260吨,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054吨,同比减少了794吨,减幅为38.66%。虽然出口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但由于出口单价涨幅巨大,出口金额非但没有减少,还有较大上升。2008年1~8月,我国磺胺嘧啶出口金额为1791万美元,而上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466万美元,同比增加了325万美元,增幅达22.17%。
  涨价随风而起
  据有关人士分析,磺胺嘧啶出口价格大幅上升的原因:一是成本上升的推动。众所周知,国际性能源、粮食、化工原料的上涨,国内劳动力成本、环保治理费用的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磺胺嘧啶生产成本有很大提高,推动了磺胺嘧啶出厂价格走高。
  二是受国际市场影响。自2007年下半年起,全球原料药市场行情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涨价风潮,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等的出口价格都曾大幅上升,磺胺嘧啶也加入到这波行情中。
  三是我国产品档次提高。多年来,我国生产的磺胺嘧啶原料药一直是作为低档的化工原料打入国际市场,售价较低。但随着GMP认证的推进,如今,我国主要的磺胺嘧啶出口企业先后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欧洲COS认证等,使出口的磺胺嘧啶产品作为医药原料药进入国际市场,大大提高了产品档次,售价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严格来说,磺胺嘧啶出口价大幅上涨也不全是好事,如果一个产品在很短时间里就走完了一个价格周期,将会给今后市场发展带来隐患。大起更要防止大落,大起大落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形势依然看好
  展望今后磺胺嘧啶出口市场,通过综合分析经济形势以及全球市场需求等诸多方面可以预测,从长期看,我国磺胺嘧啶整体出口市场形势依然看好。
  ——市场需求稳定发展。
  磺胺嘧啶是一只面市几十年的老牌磺胺类抗感染药,在它之后市场又推出了大环内酯类、头孢类等抗菌药物,使磺胺嘧啶受到很大冲击,市场表现不佳,销售一度出现萎缩。但由于磺胺嘧啶具有一些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近年来在临床中又受到青睐,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磺胺嘧啶与蛋白结合率低,分子量小,进入体内很容易渗入脑脊髓液,在脑脊髓液中的浓度很高,可达血清的70%。脑膜炎球菌等对磺胺嘧啶高度敏感,因此,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膜炎、鼠疫等具有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特别是对于流行性脑膜炎,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同时,磺胺嘧啶也用作脑膜炎球菌感染的预防用药。近年来,流行性脑膜炎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发病率也在抬头。今后,磺胺嘧啶在抗感染药物中将占有必不可少的一席之地。
  其次,磺胺嘧啶为化学合成抗菌药,不像抗生素那样在培养中要消耗大量粮食,且比抗生素性质稳定,易于收藏。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将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作为禽畜治疗及预防用药添加到饲料中,可见这部分市场的需求量大而稳定。

  另外,磺胺嘧啶价格低廉使其也具备了稳固的市场优势。现在中国市场上磺胺嘧啶的售价每片仅为0.1元人民币左右,再加上确切的疗效,使其在我国广大农村很受欢迎,近年市场销售额达到了近亿元。同时在非洲、拉丁美洲、南亚及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也很热销。
  ——临床应用有进展。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磺胺嘧啶类药物有不少新用途,临床应用日益扩展,如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机会,国际上有专家推荐在非洲、印度等地使用,现已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今后还将在其他国家推广。此外,研究发现,磺胺药物和氯喹配合使用,可大大加强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我国产业有优势。
  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磺胺嘧啶的生产大国,年生产规模已达6000吨,年产量4000余吨。现在全国持有磺胺嘧啶原料药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有15家,持有磺胺嘧啶制剂生产批准文号的企业有200余家,主要原料药生产企业为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东药集团东北制药总厂、昆山双鹤药业有限公司等。
  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目前我国磺胺嘧啶原料药的生产已集中到几家重点生产企业中,产量排序前3位的企业所生产的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西南合成、东药总厂等企业已先后通过了美国FDA认证、欧洲COS注册等,凭借生产工艺成熟,规模效应突出,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经验丰富,效率和成本控制得好等特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
  不确定因素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越来越明显的经济危机影响也开始传导到国际医药原料药市场中来,磺胺嘧啶出口市场也受到一定影响。
  2008年1~6月,我国磺胺嘧啶平均月出口量为152.8吨,但自7月起,出口数量开始下滑且下滑速度很快,7月出口量为148.5吨。到了8月,出口量猛降到61吨,环比下降了58.9%。9月出口量又大幅下降到23.6吨,仅为上半年月平均出口量的15.4%,环比又下降了61.3%。和上半年月平均出口量相比,9月的出口量下降了84.55%,降幅之大令人震惊。
  磺胺嘧啶出口市场的大幅萎缩,使人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刮来的阵阵寒风,今后其市场走势如何,还有待观察。市场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的销售有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我国生产企业尽管拥有较强的生产优势,也不能就此满足,而应该继续开拓市场需求,方能在危机中不落败。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