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化妆品加工市场竞争无序,监管亟待全面加强现在已有众多的海外化妆品加工企业投资中国,随着中国加进WTO后,可以肯定外国企业来华投资会更多,因此,不可避免会与中国品牌的化妆品加工公司在销售方面进行激烈竞争。
在这激烈的竞争中,预计“商品多样化/开发新产品/高挡化”会是中国各化妆品加工企业的销售战略中的方法之一,为实行这一战略,“开发时间”、“开发本钱”、“最新情报的收集”会成为新的课题,有效利用具有产品开发高度技术和大量情报的化妆品OEM加工企业将会是一种趋势。现在,化妆品市场可谓鱼龙混杂,不规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法规体系不健全,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政府部门用来监管化妆品行业的法规依据是执行了16年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呈现部门设置重叠、职能交叉的局面,显然这种体制与快速发展的化妆品行业极不适应,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此外,由于化妆品经营企业未实行经营许可管理,管理部门对企业经营的动态信息不能实时掌握,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监管。 准入门槛偏低,源头把关不严 据了解,职能部门对化妆品的配方审核较重视特殊用途化妆品,较忽视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而且对使用原料的审核也仅从企业申报资料上进行形式审查,而没有履行到企业现场对原料采购、验收、入库以及报批前的小试、中试等诸多必要环节进行实地审查的程序,无形中在准入环节为后续工作留下了隐患。 门槛偏低管理滞后 从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国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除受制于企业自身在诚信意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外,还与化妆品行业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统一标准,质量管理滞后 据查,目前我国化妆品产品标准多达18部。多标准体系为实际工作中的标准执行带来了难度。例如在对化妆品中所含铅、汞等物质是否允许添加以及添加多少等方面的规定上,缺乏统一的限制性规定,使得一些化妆品企业在配方设计时仍有意无意地使用禁用物质或超量使用限用物质。正是由于质量安全控制标准没有统一,直接影响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导致某些化妆品企业蒙混过关,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或不安全。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