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韩国媒体认为:“中国因素”引发全球原材料价格猛涨
2004-02-20

韩国媒体认为:“中国因素”引发全球原材料价格猛涨

据报道,随着“世界工厂”--中国对原材料需求的剧增,2004年,废铁、原油等各种原材料价格猛涨。2004年1月,原材料及中间材料的价格上涨率为6.5%,自2000年7月后,达到3年来的最高值。原材料及中间材料价格上涨通常会引发1~2个月后的消费物价上涨,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余波有可能对产业生产及物价管理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韩国政府着手出台关于原材料供求稳定的紧急对策。2004年2月17日,韩国召开国务会议,决定将镍、铜等储备物质的放出量比原计划增长80%,并给予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暴涨而遭受损失的中、小企业2300亿韩元的中、小企业特别经营稳定资金和原材料共同购买资金。
  政府还计划严格管制垄断及买断等投机措施,并增加优惠关税适用品种。优惠关税是指在国内物资供求不稳定或价格暴涨时,为促进相应物品的进口,在现行关税的40%以内,对一定数量的进口产品在一定时期内降低关税率的制度。对此,韩国产业资源部表示,对于与2003年1月的平均价格相比,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非铁金属和农产品原材料将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商,进一步下调优惠关税或适用新的优惠关税。
  最近,韩国政府对废铁供求实际情况进行了核查,结果确认,收集商和中间商所囤积的数量比平时多出30%~40%,因此,2004年2月,政府为阻止投机行为成立了管制小组展开集中管制。另外,如果油价持续上涨,还将采取依照石油危机应对计划发放储备油,并动用5060亿韩元的油价缓冲资金等各阶段措施。
  有关专家认为,此次供求对策很难成为根本性的解决方法。2003年,中国消费了全球钢铁需求的四分之一,而且成为世界最大的铜进口国,正在成为世界原材料市场的巨大的“黑洞”。
  韩国LG经济研究院金基承博士认为,虽然出台的临时性资金支持及扩大储备量等短期对策也很重要,但是政府应积极支持避免危险等金融技法的开发及传授、培养应用期货市场的能力等,以使中、小企业能够灵活地应对国际原材料价格的突变。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