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应加快推进
2008-09-08

国际油价大幅回落 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应加快推进
随着国际油价从147美元大幅下跌至目前110美元附近的水平,国内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的幅度在显著缩小;与此同时,今后几个月我国的通胀压力有望逐渐减小,这些都为我国理顺油价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
  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两大弊端
  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走的是一条逐步市场化的道路。1998年6月,中国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并在2001年10月发布《关于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及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确立了“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以及“稳定国内油价”这两个石油价格改革的原则。
  历经10年,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一方面明确了市场化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积累了改革经验。但由于近三年来,中国政府为保护一些困难群体和公益行业免受高油价冲击而未严格执行原有的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较低,也引发了市场供应紧张等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指出,近年来,中国国内成品油供应最紧张的时候,也是价格水平最不合理的时候,与国际接轨、基本理顺价格是保证中国成品油市场供应的根本条件。
  然而,即使严格执行1998年以及2001年出台的改革方案,成品油价格水平实现和国际接轨,中国还要进一步解决“接轨”与“稳定油价”的矛盾。要稳定国内油价,政府对油价的调整频率就不可能很高,每次的调整幅度也会相对较大。因此,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的接轨就不会是“实时的”接轨而是“滞后的”接轨,而这就会引发市场的调价预期,并导致市场的囤油行为。2008年以来中国大量进口柴油虽然使柴油库存大增,但供应却更趋紧张,就说明了这一点。
  加快推进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正逢其时
  业内专家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市场化是我国石油定价机制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改革涉及到太多方面的利益协调,我国的石油定价机制始终在行政管制和通往市场化的道路之间徘徊。但是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即使短期内不能达到完全市场化的目标,我国也应一步步走近市场化。
  为缓解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倒挂”,今年6月20日起,我国再次大幅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即便如此,提价后仍仅相当于原油进价100美元/桶的水平,与当时国际市场油价突破140美元/桶的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成品油价格改革之所以不能一步到位,主要是考虑到宏观经济及下游的承受能力,担心进一步加剧国内通胀压力。
  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有关意见的通知》,解决了对特殊群体、公益性行业的补贴问题。最近两三个月我国CPI增幅已开始逐步走低,专家预计下半年最后几个月,CPI增幅有望保持回落趋势。此外,目前国际油价已回落至110美元左右的水平,国内外成品油的价差已经大大缩小。上述三个方面充分说明,加快推进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正逢其时。进行成品油价格改革,不仅能够降低因价格扭曲导致的短缺风险,保证市场供应,而且有利于抑制不合理需求,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改革应分两步走,最终实现市场化
  韩国在1997年、1998年之前也对石油价格进行管制,之后价格实现了市场化。研究表明,价格管制虽然能够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风险及实现稳定的经济成长,但也具有市场效率低下的缺点。一方面,市场不能得到充分竞争,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另一方面,石油企业的投入不能得到效益回报,其扩大投资的动力不足。
  为了提高市场效率,强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通过价格市场化来建立竞争体系最为妥当。价格市场化的结果使消费者得到实惠,并且通过加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能达到稳定石油价格的目的。
  韩国的改革经验表明,价格市场化之后,政府也可以通过税金的调控寻求稳定的石油价格和消费结构。在汽柴油价格方面,从1997年开始到2005年为止,韩国消费者汽油价格一共上涨了71%,柴油价格上涨了187%。在这种价格上升当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税金调整而非原油价格的上升。柴油的价格上涨,60%是因为税收方面的调整,只有29%是原油价格上涨造成的。
  综合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的问题和韩国的经验分析,今后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应分两步走:第一步,理顺价格水平,以保证成品油的正常供应;第二步,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再完全放开油价,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石油价格市场化改革要考虑并解决好四方面的问题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柯晓明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石油市场状况下,要进行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需要考虑并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作为市场主要经营者的情况下,由价格市场化可能引发的其炼油企业获取暴利的问题;二是国外石油企业进入中国,存在国家能源主权遭到损失,能源安全面临威胁的问题;三是农业、渔业等困难群体的燃料负担增加,百姓的生活费用上涨,可能导致收入不均衡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四是将石油的供应交给市场之后,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供应有可能不稳定,经济发展面临威胁的问题。
  针对上述四方面的问题,参考韩国的改革经验,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对策:一是进一步强化进口自由化,使民营企业作为一种力量迅速壮大,以此来解决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可能导致的两大集团炼油企业获取暴利的问题。二是建立民间石油储备义务制度和石油事业基金制度,并采取原油引进多元化、普及新型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应对国外石油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可能招致的能源安全威胁。三是利用免税油制度和补(津)贴制度,来缓解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等因油价上涨而受到的冲击,扭转收入不均衡扩大的趋势。四是通过改善能源效率、寻求有效投资等方式,来稳定石油市场供应,以确保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
  实际上,成品油价格实现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就不再过问市场了。当市场发生突变时,政府要提出不同的对应方案,采取阶段性的措施,以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当部分市场发生供求紧张时,国家应通过部分或全面的石油供需调整命令、释放储备油等方法来应对;当发生全面供求危机时,要采取抑制需求、释放储备油、石油供需调整、实施最高限价制度、启动油价缓冲资金等措施。
  可见,价格市场化可以解决目前中国成品油市场面临的部分问题,但实施市场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参照其他国家的经验,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才能减少石油价格市场化过程中的冲击,顺利实现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