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国产雪具难觅踪影 滑雪产业链等待升级
2016-02-22

国产雪具难觅踪影 滑雪产业链等待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滑雪场上穿羽绒服滑雪的人少了起来;为了安全和防护,带护具的雪友多了起来。滑雪发烧友田腾飞表示,如果选择入门级的装备,可以去迪卡侬买,比较实惠。但是服装再加上头盔、帽子、手套、眼镜,算下来也接近千元。如果在雪服上选择中级品牌,例如芬兰品牌“Halti”哈迪、法国品牌“Lafuma”等,一套雪服的价格要在3000元到5000元。而类似加拿大品牌“Arc’teryx(始祖鸟),挪威品牌“Kjus”等贵族品牌,价格是一般滑雪品牌产品价格的1.5倍到2倍。德国奢侈品牌Bogner(博格纳)被誉为滑雪服装中的“Dior”,价格是几万元。  交通和住宿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仅以从北京去崇礼为例,高速路费、汽油费加上滑雪的门票、住经济型酒店,每次的费用都要在500元以上。滑雪发烧友要付出的成本更高,滑雪票的价格年年上涨,万龙滑雪场2015-2016雪季全季卡的价格是12800元一张。  跟大多数中等收入热爱的兴趣爱好相同,滑雪,从来都不是一项省钱的运动。  虽然喜欢滑雪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买不买雪具依然是件纠结的事情。由于目前的雪具几乎全是国外品牌,无论从价格上还是购买渠道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没有那么便利。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中国冰雪服务业一路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冰雪制造业的发展却还没有形成气候。东方证券研究报告分析指出,虽然中国滑雪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滑雪产业链中,作为滑雪运动核心的滑雪设备与器材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发展,国内雪场设备与滑雪器材仍然主要依靠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次滑雪板等。滑雪设备与滑雪用品国产化水平较低,达不到竞技比赛要求,滑雪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是亚洲地区为数不多可以设计滑雪板的国家,相对日本本土滑雪装备品牌占本国市场50%以上份额的市场格局,中国本土品牌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据媒体报道,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从雪板、雪鞋、固定器、头盔和护腿板,使用的基本全是进口滑雪器具,甚至就连以人类滑雪起源地为荣的阿勒泰队,也不得不使用专业的进口滑雪器具。“70%的人会选择在网上或者滑雪场周边的雪具店购买雪具。但这些雪具通常款式不够新颖,价格也比国外贵了1.5倍。”滑雪发烧友田腾飞说。因此,一些滑雪发烧友开始走出国门,去海淘雪具。  目前,世界著名的雪板品牌大多集中在欧美,例如法国rossignol(金鸡)滑雪板、奥地利的HEAD(海德)。近些年来,韩国的滑雪板品牌异军突起,加之设计更加新潮时尚、价格适中以及地理位置离中国更近,受到了国内滑雪爱好者的喜爱。“首尔的东大门以及江南区都有卖体育用品和雪具的商店,价格要比国内便宜50%。”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滑雪的流行,不少韩国代购的经营范围也有所扩充,除了化妆品、衣服以外,网上专职卖滑雪用品的淘宝店也越来越多。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