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了解,这是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通过智能化设备研发制造和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助推传统养蚕模式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 宜州是“中国蚕桑之乡”,蚕桑业已成为宜州惠民增收、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宜州区桑园面积达38万亩,养蚕农户超过10万户,但仍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河池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黄康东介绍。 为了解决养殖户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蚕农没有技术获取渠道等实际问题,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建设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智慧蚕房管家系统。据介绍,该平台通过智能化设备研发制造和大数据云平台,推广标准化养蚕技术,精准实现农业目标。 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该平台运用了物联网、AI、大数据及云计算等多种热门技术,可实现对蚕养殖环境的智能远程监管与农事的精准调控,使桑蚕养殖过程规范化、标准化。“这意味着可以从源头提高蚕茧质量,助推现代蚕桑产业化。”广西众志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安慧说。 走进广西众志农业科技公司VR智慧演播厅,一间全通透式大蚕房的监控图像展示在电子屏上,载有桑叶的传送带、自动喂蚕机、自动撒石灰机、转运车等正在忙碌运转。据宜州区叒木天虫蚕业科技有限公司大蚕饲养部主任窦万柱介绍,智能化、自动化的养蚕设施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可预设桑蚕生长各阶段环境数据阈值,建立桑蚕生长检测数字化模型,预测病虫害等。当监测数据超出阈值时,显示数据差异并做出预警,提供一键处理功能。 “现在基地每月可养蚕3批,每批30张左右,每张收益在2500元至3000元间。”窦万柱说,按照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的流程化饲养管理标准进行饲养,桑蚕成活率、蚕茧优质率得到大幅提升。 广西蚕桑大数据云平台不仅适用于养殖基地,同样能给广大个体蚕农带来便利。目前,广西移动河池分公司与广西众志农业科技公司已免费为30户个体蚕农安装智能环控箱并接入大数据云平台,相关设备将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蚕农可通过手机随时掌握蚕的生长状况,按照标准化流程饲养,提高养蚕成功率。 (央广网)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