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广交会数据显示:医药类商品抗跌 10月31日至11月4日举行的广交会三期数据显示:在全国外贸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医药类商品成为“抗跌”的品种。
商务部旗下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给南都记者提供的数据(10月31日至11月2日前三个交易日)显示,医药类商品协议成交1.86亿美元,比今年春交会增长9%,同比去年秋交会微降2.63%. 制剂出口依旧乏力 具体从品类来看,医疗器械(包括按摩器具)成为协议成交的大头,总计8461万美元,占所有医保类商品的45 .5%;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以6708.6万美元紧随其后,占比36 .1%;西药(包括西成药和制剂)垫底,协议成交3410万美元,占比仅为18.4%. 对此,医保商会专家指,西药协议成交占比偏低显示我国医药类商品的出口结构依然有待调整。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研品种,通过国际高端认证企业较少,制剂进军欧美市场存在一定难度。 据了解,按照工信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十二五”需实现8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WH O的G M P认证;200只以上的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 不过,受欧债危机及因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国内已有药企在今年收缩了制剂出口项目。国内最早探索制剂出口的制药企业京新药业今年8月就宣布将原本10亿粒制剂出口的募投项目变更为5亿粒制剂出口和1 .5亿粒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外贸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来自医保商会的另一组数据,也显示今年医药出口形势整体仍不乐观。 2012年前3季度我国医药外贸进出口额698 .6亿美元,同比增长11 .4%.其中,出口353.5亿美元,仅增长7.8%. 医保商会的研究报告指,与前些年20%以上的增速相比,今年医药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下滑。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国内外监管环境趋严的条件下,我国医药外贸依然保持增长,并且高于全国外贸平均增速,说明整个行业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不过不可避免的是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谈圣采强调。 据医保商会信息部介绍,考虑到外贸整体形势不佳,该商会在今年年初即对医药类商品出口增幅做了下调,约10%~15%,但市场的表现还是出乎意料,医保商会最新的预估称,全年医药类商标出口增长将不会超过10%,预计达到9%左右。 新兴市场成救命稻草 南都记者了解,为提振医药出口,医药商会已在建议会员企业积极向新兴市场拓展。 为此商务部外贸司和医保商会专门在本届广交会期间举办了“2012年对非出口医药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会”。 据悉,当前,非洲已成为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并成为我国本土制剂出口第一大市场。2012年1-9月,我国对非医药产品出口额为14 .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8%,明显高于我国对欧洲、北美等发达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速。 数字 广交会三期数据显示,医疗器械(包括按摩器具)成为协议成交的大头,总计8461万美元,占所有医保类商品的45.5%;中药(包括中药饮片)以6708.6万美元紧随其后,占比36.1%;西药(包括西成药和制剂)协议成交3410万美元,占比仅为18.4%.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