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智囊团队阵容豪华 摘要: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三片区内已组建成立的自贸试验区智库机构至少有7个,这些智库云集了“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等“大咖”,且部分研究成果和建议已经运用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中。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其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战略规划、改革创新、政策设计、科技创新等领域无疑需要专业性、前瞻性、科学性的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随着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和挂牌,南沙、前海蛇口、横琴三个片区的专门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智库、智囊也应运而生。据记者梳理,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三片区内已组建成立的自贸试验区智库机构至少有7个,这些智库云集了“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等“大咖”,且部分研究成果和建议已经运用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中。 三片区已成立七大智库 据记者梳理,从去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获批至今,三个片区目前已组建成立专门针对自贸试验区智库机构至少有7个。分别是南沙新区片区的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暨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前海蛇口片区的深圳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前海创新研究院;横琴新区片区的横琴新区发展咨询委员会、横琴新区片区专家委员会、横琴新区片区创新研究院。 从这些自贸试验区智库机构的人员构成看,可谓“大咖”云集。 以2013年成立的横琴新区发展咨询委员会为例,首届咨委会主任委员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担任,成员由20名内地、港澳和国际上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就有“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等。 今年6月新成立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专家委员会,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澳门大学校长赵伟出任专家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担任主席,成员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校长吴汉东、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等知名专家。 其他自贸试验区智库队伍也是“阵容豪华”。譬如,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的理事长由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郑德涛担任,院长由中大李善民副校长担任,是一个30人的核心研究团队;暨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也是由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担任理事长;前海创新研究院则由著名经济学家、香港岭南大学前校长陈坤耀出任首任院长。 部分成果已转化到实践中 智库是如何影响自贸试验区的决策的?从三个片区已成立的7家自贸试验区智库来看,无论是官方组建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还是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参与组建的各类研究院,其核心业务都是通过研究成果、专家建议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 譬如2014年7月成立的前海创新研究院,其研究课题从地理区域来划分,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三大洲逾60个国家,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一、和亚洲及中国有关的全球金融发展;二、宏观经济层面上的发展和区域整合;三、微观经济层面上的资本和金融市场创新;四、中国金融自由化及国际化的有关事件,如人民币国际化和境外投资;五、中国尤其是前海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与其他经济体和地区的合作。 据前海创新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该院既有自行研究的课题,也承接了一些前海管理局委托的课题,有一些已经结题,如《前海与香港金融体制一体化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及开拓行业就业机会研究》。正在进行的有:前海跨境金融指数体系设计和发布方案、前海特色新型智库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等。其中,“前海跨境金融指数”旨在为前海金融创新提供一套完整详实的指标衡量体系。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成立前,已就自贸试验区建设和政策体制创新等方面开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迅速运用到自贸试验区申报建设中。其官网显示,当前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课题共有14个,重点围绕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框架、国际贸易集成、金融创新、航运中心建设、人才特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主题进行研究。 同样,暨南大学自贸区研究院揭牌前两个月,就针对南沙片区筹建与发展的实际问题,向南沙管委会提交了《自贸试验区南沙七片功能区的设置与粤港澳合作》等10多份研究报告。 横琴新区片区创新研究院的合作方之一,商务部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已对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自由港政府治理模式,开展研究,以便向横琴片区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工作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我国的自贸试验区战略被认为是TPP的“应对”。南都记者从横琴新区获悉,为了探索建立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目前已委托相关机构跟踪TPP、TTIP动态,研究各种国际自由贸易协定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