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自挂牌至今已逾两月,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作为我省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应该如何推进?还有哪些亟待破解的困局?近日召开的省政协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围绕“推进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话题展开专题议政,并披露此前连续数月调研形成的报告。
根据调研报告透露,目前,香港有1万多亿人民币、澳门有2000多亿人民币在流通,如何依托港澳,利用这笔庞大的流通财富推进人民币境外结算和其他创新业务?政协委员调研后建议探索建立粤港澳人民币拆借中心,拓宽自贸试验区与港澳间的人民币双向流通渠道。
【
如何活用港澳“资金池”?】
设立粤港澳丝路投资基金
广东如何活用港澳这个近在咫尺的“资金池”?报告建议,要大力拓宽自贸试验区与港澳的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境内外两个资金市场进行融资。通过积极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经验,支持区内企业实现跨境融资与结算,降低融资成本。
为此,报告建议,可在自贸试验区成立粤港澳人民币拆借中心,更好地服务内地企业。探索三方金融机构之间信贷资产转让、非银行金融机构间开展人民币业务。
此外,报告还建议,可在自贸试验区建立粤港澳海上丝绸之路投贷基金,推动人民币作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大额贸易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努力使自贸试验区成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示范区和聚集区。
【
如何吸引港澳大批高端服务人才?】
差额补贴个人所得税 港澳地区拥有大批高端服务人才特别是熟悉国际管理、西方会计制度、国际法的人才。如何充分利用港澳人才,实现“就近取水”?报告建议,应利用粤港澳区域人才合作示范区优势,在自贸试验区内实行与港澳接轨的资格互认甚至是单边认证的制度。
对于高端人才的所得税,报告建议实行差额补贴的政策,同时积极引进港澳及海外优质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培训紧缺的各类专业人才。
在招揽人才上,报告建议可建立自贸试验区海内外人才工作联络站,充实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发挥深圳高交会和广州留交会的作用,建立自贸试验区专场,构建自贸试验区人才集聚圈。同时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在签证、居留、医疗、社保、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人才聚集区建立专家公寓。
【
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效如何评估?】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目前,自贸试验区的许多事项都涉及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座谈中,一些中央驻粤机构负责人反映,我省一些地方争取政策很积极,但到手后如何落实却重视不够。
针对这种情况,报告建议由片区管委会牵头,建立定期与不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对一个阶段的工作安排或某一重要措施的推进等进行充分沟通,力求达成共识,推进落实。
对于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效的评价,报告建议在传统统计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主观性较强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开展国际比较研究,发布年度报告,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差距,促进自贸试验区发展。
【
如何促进自贸试验区商事活动便捷高效?】
推行“一站式”服务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如何抓住和利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一重要平台,在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实现突破?
在促进自贸试验区商事活动便捷高效方面,调研报告建议,要参照国际标准规则体系,加快建立与自贸试验区运营环境相适应的自贸试验区商事活动制度框架和规则体系,推动自贸试验区管理方式符合国际惯例、管理效能接近国际水平。在投资服务方面,实行电子书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国际贸易通关便利化方面,以“单一窗口”和信息共享的全面推进提高通关效率。根据企业诚信记录,实行“差异化风险管理”,加快信誉良好企业的通关速度。
【原文有删减,原文标题:设立粤港澳人民币拆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