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滑,出口环境持续恶化需警惕
2012-04-05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滑,出口环境持续恶化需警惕
据海关统计,1月份宁波口岸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4%。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月度出口值连续5个月下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1月宁波口岸出口高新技术产品4.82亿美元,下降12.4%,这是自2011年9月以来月度出口值连续5个月下滑,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二、绝大部分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均呈现下降态势。1月宁波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46亿美元,下降16.3%,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2.32亿美元,下降9%,2者合计占同期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99.2%。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出口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出口逆势增长。1月宁波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2.37亿美元,下降13.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08亿美元,下降15.1%,2者合计占同期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92.5%。另外,国有企业出口2663万美元,逆势增长42.3%;集体企业出口919.9万美元,下降16.3%。
  四、欧盟、美国和东盟是前3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和东盟出口快速增长,对欧盟出口明显下降。 1月宁波口岸对欧盟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5亿美元,下降41.5%;对美国出口7680万美元,增长66.7%;对东盟出口5394万美元,增长69.6%。3者合计占同期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58.3%。
  五、光电技术、电子技术产品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值居前3位,其中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下降明显。1月宁波口岸出口光电技术产品1.51亿美元,增长8.9%;出口电子技术产品1.01亿美元,下降51.8%;出口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8803万美元,增长21.6%,三者合计占同期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70.7%。
  作为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仍面临债务危机困扰,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是宁波口岸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存在诸多难题。
  一是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过大。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式中,一般贸易方式所占的比重一直偏低。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由于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再加上国内配套产业和相关产业不健全,因此外商通常掌握研发、采购和销售等核心环节,而把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的加工装配环节放到我国,故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来件组装。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过大不利于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附加值较高的特点,而且在加工贸易中,只要加工产品本身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在统计中反映的就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实际上,有些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的加工过程十分短暂,技术含量较低,甚至只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装配环节,这就使中国出口商品的高新技术成分大打折扣。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和主要采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国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方式呈现多样化,价格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发生迁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实现自主成长之前的较长时期内,“以外资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仍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不强。众所周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出口,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一方面是用市场需求引导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方向,另一方面是用高新技术产品造就市场,形成新的市场空间。而我国国内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对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来讲,规模普遍较小,许多企业满足于为跨国公司做配套产品,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虽然实力雄厚,具备产品研发的基础和能力,但是往往缺乏高瞻远瞩的市场眼光,对真正的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从市场创造来讲,国内企业大部分都没有恰当的营销战略,国际营销能力不足,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自然也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取得长足发展。企业缺乏开辟新市场的能力,就只能在传统市场上互相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价。
  四是面临“知识产权争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双重压力,出口外部市场环境继续恶化。美、日、欧建立了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还存在复杂而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关键技术和专利的缺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常常受到限制,难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美国国债信用等级下调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继续恶化,使得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欧盟债务危机深化,逐步扩散到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欧元区核心国家。这些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外部需求增长低迷,我国出口增长的空间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建议:一是鼓励企业强化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由替国外企业加工贸易生产向自主产品开发进行转变,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提高中间产品国内采购率,加大加工贸易波及效应;三是扶持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可持续性增长,加强对东南亚传统市场的协调,扩大对非洲、拉美、中欧和大洋洲的出口,全方位开拓市场。四是积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改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软环境。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