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系统集成助力 做大做优重点平台
【原声】
疫情防控不松劲,复工复产铆足劲。厦门自贸片区在打好防疫情与稳增长两场战役的同时,不忘改革初心,以改革系统集成助推重点平台建设,锐意改革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贝莱胜、雨果网、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美捷特……这段时间,厦门自贸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走企业、抓防疫、解难题、送政策,现场办公帮助企业恢复生产。
“近来我们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密集走访重点平台企业,大力推动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熊衍良说。
加大扶持
工业企业复工率100%
2月25日,海沧远海集装箱码头迎来61辆进口汽车。春节以来,进口汽车不断“登鹭”,数量同比大幅增长,厦门整车进口口岸复工复产后首现开门红。疫情发生以来,为保障整车进口业务尽快复工复产,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及时跟进了解企业需求,对申请复工复产的车商定制保障方案,推动生产经营常态化。
“密集调研企业,摸清企业需求,政策扶持到位,才能尽快把企业原本的产能发挥出来。”熊衍良告诉记者,疫情发生以来,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兵分多路,深入企业了解需求,并“对症下药”出台了17条扶持政策,全力支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数据显示,厦门自贸片区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到100%,三高企业也100%复工,限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6.62%。
补链强链
重点平台招商引资成效显现
2月26日,厦门自贸片区与远在马来西亚、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的企业代表顺利在“云端”完成签约。12个项目,累计总投资额达27.4亿元。
形式简约,内容却真材实料。“我们把重点平台培育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这次落地的项目都与重点平台发展紧密契合。”熊衍良告诉记者,抓招商促发展的决心始终不变,今年以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在库项目60个,投资额140亿元。
今年初,厦门市出台了针对14个自贸片区重点平台的三年行动方案,梳理“缺链”“补链”方向,做好项目谋划,明确招商引资方向及目标企业。“现在,每个月我们都要调度平台的进展情况,努力把这些重点平台打造成助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进器,进而带动全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熊衍良说。
深化改革
吸引优质高端生产要素集聚
2月28日凌晨,集装箱船舶SIT KWANGYANG靠泊厦门海天码头作业,进口重箱从船舶靠泊到提箱出场仅用不到一个小时,标志着“卸船直提”服务模式率先在厦门自贸片区落地,解决了进口企业急需提货的需求。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当前,片区正在酝酿推出2020年新一轮创新试验任务,将持续提升厦门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营商环境,吸引优质、高端生产要素集中集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经济增长。
熊衍良表示,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创新的“苗圃”,厦门自贸片区也将不忘改革初心,继续充分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全力推动改革系统集成,集中破解制约产业发展、影响项目落地的瓶颈问题,进一步稳存量、拓增量、增后劲,做大做强产业龙头,为推动厦门自贸片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