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动态

本地动态
改革提升行政效能 激活发展动力活力
2018-06-14

 

改革提升行政效能 激活发展动力活力

  简政放权 

  激发市场新活力 

  “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的取消,让群众无须再说破嘴、跑断腿。” 

  “不仅减轻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方便百姓办事。” 

  “‘让数据多跑路’,打破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相互利用和共享,为政务服务加油又松绑!” 

  …… 

  随着我市涉企涉民证明材料的不断精简,众多办事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或“不见面”办事。几年来,我市“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更加健全、“服”的体系更加完善,不仅群众和企业深切感受到了“速度快”“效率高”“服务好”的新气象,连基层工作人员也纷纷点赞。 

  向“放管服”改革要效能,最终目的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改善行政工作效率,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针对这一最终目的,市委编办(市审改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再砍掉一批权责事项,不断推进权力“瘦身”,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各级各部门提升行政效能。 

  经过六轮审批制度改革,市级审批事项已由原1177项减至230项,精简率达80.5%,并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市级权力事项从原8815项中精简掉4521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项。全面清理规范市级前置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深入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建立“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实现从权责事项到办事指南的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筑牢“一张清单管到底”的“权力牢笼”,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 

  大力推进网上审批服务,以简政提效能。截至目前,共有201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265项五星级事项实现全程网办,确保群众“少走马路、多走网路”,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 

  2017年全市30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6.5亿元,同比增长4.3%,超计划完成34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30.2%。重点项目的高效推进,和我市提升和加强机关效能,加大放权力度,以放权增活力的举措息息相关。当前,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投资项目审批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公布了景观艺术评审、日照分析、三维建模等6个负面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极大地简化了企业投资项目的办理手续,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放管并重 

  构建监管新模式 

  以前是“管”在前,如今变成全方位事中事后监管,大大放宽了市场准入。 

  据介绍,目前,我市已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监管格局,健全全方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组织开展针对酒类批发、加油(气)站等多个“板块”的全市跨部门联合执法,2017年通过联合执法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58件,简易行政处罚12件。 

  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制度,实现随机抽查事项全覆盖、无死角。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让不法经营者“一处违规、处处受限”。 

  当前,我市探索出一套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信息归集为核心的智能监管模式,开发了“双随机事中事后监管综合执法平台”,倒逼监管部门提前介入。把原来诸多的前置许可项目转变成事中事后监管,通过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壁垒,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建设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用公示、信用共享、信用约束、社会共治四位一体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如市市场监管局建成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构建数据驱动、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一张网”监管。 

  便民惠企 

  打造服务新高地 

  如何提高效率,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群众对“放管服”改革的获得感? 

  对此,我市坚持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着力点,聚焦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推行全程化、协同化、精准化服务。 

  在政务大厅设立独立于审批部门的跨部门统一登记收件窗口,实行全程化服务“一窗受理”,实现信息共享,提升服务效能。从改革前一个申请人对多个审批部门的“1对N”转变为“N对1”的全程化服务。推动“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改革,公布“一趟不用跑” 事项391项,“最多跑一趟”事项1997项;推动82.5%的事项由“跑多趟”和“跑一趟”转化为“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 

  协同化服务实现“一网流转”。统一全市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建立空间信息协同管理“一个平台”,构建跨部门并联审批机制,形成“三种项目类型分类申报、四条工作主线并行推进、五个审批阶段并联审批”的审批新模式,通过“分主线并行推进、分阶段并联审批”的协同化服务,促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为全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提供经验蓝本。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全城通办,截至目前市直部门实现全城通办事项461项,占比26.1%。逐步在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行政服务场所部署24小时自助服务设施,提供预约办事、审批服务、便民缴费一体服务。2017年,全市共建成9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近百个便民自助终端服务网点,部署1000多台自助服务终端,涉及100多个便民服务事项,业务办理量高达400万件。 

  依托24小时社区便利店,设立“e政务”服务站,推出就业失业登记自助打印开具、交通违法处理及缴款等20多项自助服务,实现群众“家门口办事”“刷脸办事”。首期50个“e政务”便民服务站已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办理业务7万余件,成为“群众家门口不打烊的政务服务窗口”,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放管服”改革的获得感。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