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制度创新集成
形成更多标杆性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
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加强系统化、集成化、标准化创新,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强人民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推进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探索,实施开放的投资管理,高效的贸易监管,便捷的金融服务,便利的人员往来,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促进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更加自由便利流动。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协同创新,形成创新集群,建立较为完善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
据福建省电子口岸服务中心主任柴勇介绍:“福建省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按‘应上尽上’原则,加快推进跨境贸易各环节对企业服务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做实做优跨境贸易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促进区域改革联动发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围绕“五大中心”建设,推动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争取设立福州、厦门空港综合保税区,推动象屿保税区与现有象屿综合保税区整合。完善创新发展合作机制,支持建设和发展一批研发机构,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突出政府职能转变
营造一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福建自贸试验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和诉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通难点堵点,强化生产要素聚集和市场配置能力,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新经验。
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推动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建设自贸试验区法务先行区。推动法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集执法司法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涉法务全链条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全链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
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推进“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学院”建设,依托厦门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和研究力量,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孵化、人才培训、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及智库合作,完善人才评价和保障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集中集聚,为自贸创新发展提供更多政策供给和人才智力支持。
突出两岸融合发展
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区
福建师范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黄茂兴教授建议:“福建自贸试验区要发挥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功能,加快推动闽台服务贸易自由化,全面落实在当地创业、就业、实习、生活的台胞台商的同等待遇,汇聚台湾人才落户福建自贸试验区。”
深化两岸产业融合。探索在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健康、建筑规划、影视文化等专业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宽台资准入条件。鼓励台资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依托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两岸“三创”基地、两岸影视基地等产业平台,深化集成电路、光学仪器、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台合作。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探索两岸共同市场建设路径和方式,深入推进两岸农渔产品交易中心、对台中药材交易市场等两岸合作项目建设,组织台企参加“台商台企福建行”以及各类展会、对接会,帮助台企扩展国内市场。
推进对台金融合作。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本外币跨境业务、新台币现钞兑换等业务,鼓励大陆银行保险机构与台湾银行保险机构在同业资金往来、银团贷款、人民币清算、跨境融资、保险理赔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推进两岸资本市场交流合作,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和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开展创新试点,为台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投融资服务。
落实台企台胞同等待遇。深化惠台利民,不断完善保障台企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服务体系。深化两岸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支持台湾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和职业资格考试,拓展台湾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和应用。推进两岸执法人员交流和学术研讨,健全涉台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进民间基层和青少年交流,持续举办各具特色的“小而精”交流活动,提升台胞参与度,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吸引更多台胞来闽创业就业。
平潭台湾创业园项目部经理陈琴说:“庆幸出生在这个伟大时代,也有幸为两岸同胞服务,我们将全力帮助企业申办人才评选认定、就业创业扶持、子女教育保障等,强化台湾创业园的辐射和服务功能,为两岸创客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突出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
发挥福建衔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两岸、辐射亚太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重要通道,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主动对接RCEP、CPTPP、中欧投资协定等国际先进规则,力争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率先突破。
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推进“丝路投资”,完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和服务联盟,鼓励支持福建具有产能优势的资源开发企业“走出去”,构建以福建为核心的跨境产业链和资源供应链。
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做大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丝路海运”,打造覆盖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地区,通达非洲、欧洲、美洲的便捷海上通道网络。推进中欧班列运营常态化,提升对货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发展海铁联运一体化,畅通陆海空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通关、标准、信息等方面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口岸信息化合作,创新物流监管方式,开展国际贸易风险识别。
福建港口集团总经理陈志平说:“我们将吸引更多国际级港航物流、贸易、投资等相关企业和协会加入‘丝路海运’联盟,持续完善和推广‘丝路海运’服务标准体系,打造港航贸一体的‘丝路海运’综合服务平台,成为‘海丝’沿线港口间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畅通的典范。”
支持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深化与金砖国家在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领域合作,推进在金砖国家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布局,探索建设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推进智慧通关国际合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突出培育重点产业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努力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推动重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升级和开放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增创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集成电路、离岸贸易、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加快发展数字自贸试验区。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应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推进港口改造升级,建成港口物流全智能新体系。
省商务厅(自贸办)负责人强调:“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形成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连的良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重要枢纽,打造成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排头兵。”
(主要内容转载自《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