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百日成效显著 摘要:福建自贸试验区自4月21日挂牌以来,区内基础建设加快、“物理”变化不断发生的同时,体制机制、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建设成效显著。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4月21日挂牌以来,区内基础建设加快、“物理”变化不断发生的同时,体制机制、管理理念等方面也在不断发生“化学”反应。福建自贸试验区正朝着更加大胆、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方向前进。 “发力创新”“复制推广”“拓展提升”“底线清单”——4个关键词记述、见证着这些变化。 “发力创新”:引领改革 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着力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和企业需求导向,在工作中不断求突破、促创新,让自贸试验区成为福建改革创新的新高地。 在登记注册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的创新举措,回应企业简化程序、统一代码的强烈呼声。企业设立、变更由原来分别向商务、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提交的书面材料简化成一张表格,同时实现了网上申报,如在平潭片区已实现企业只需要1次到窗口即可领取证照。“一照一码”则是将原本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合并为统一的企业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新的“身份证”。 为推动制度创新,福建自贸试验区组建了创新顾问团队;建立了创新举措、开放措施、招商引资三项通报制度,推动比学赶超。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推出实施73项创新举措,其中29项为全国首创。 “复制推广”:彰显效应 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一旦成熟,福建省马上进行复制推广。福建自贸试验区已有30项创新成果从6月1日起在全省推广实施。 5月4日福州片区开始实施“简化CEPA以及ECFA下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放宽优惠贸易安排项下海运集装箱货物直接运输判定标准”等两项便利通关措施。福州泰全电机有限公司经理赖银光说:“之前,我们从台湾进口原材料,要享受ECFA项下的免税待遇,就须将纸质原产地证快递过来,至少要3天;现凭电子数据就能报关,方便多了。”创新举措有效解决过去“货到证未到”的问题。6月30日,这两项创新举措被海关总署复制推广到其他3个片区。 7月29日,厦门市全面启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台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在厦门注册成立的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这项业务最早也只是在厦门片区内试点,如今推广到厦门全市。 “拓展提升”:缩短差距 为缩短与其他3个片区的差距,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学习,大胆吸收,拓展提升。 飞机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贸易和金融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业务,厦门市在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点经验后,决定在厦门片区内探索开展这一业务,出台了《飞机融资租赁项目操作流程及责任分工方案》,推出鼓励融资租赁业发展政策措施。6月10日,一架波音737-800客机降落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片区首架融资租赁飞机顺利落户厦航。 目前,厦门片区已为厦航引进了8架飞机,境外融资6.4亿美元,并引进了鑫桥、三安信达、马来西亚睿坤、香港均和等境内外知名融资租赁公司入驻。 福建自贸试验区还积极嫁接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7月15日,福建自贸试验区与阿里巴巴集团聚划算全面启动战略合作,双方将深化在跨境电商方面的联动,特别是在对台贸易方面,期冀产生“双推进器”强大动力。 福建还赋予自贸试验区最大限度行政审批权限,能下放的权限全部下放,目前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自贸试验区实施,让自贸试验区高位运行。 “底线清单”:加大开放 负面清单是产业开放的标志,全国4个自贸试验区已发布统一的负面清单。福建省还不满足于此,正在研究探索风险“底线清单”。 “制定风险‘底线清单’不是放弃监管,而是为了实现更大胆放开。只要把底线守住,不出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风险,其他方面尽可能开放。”福建省自贸办负责人说。 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已初步梳理出监管风险点55个,提出88条防控措施,确保每一项政策都有相应的监管措施。 底线清单管理需要配套更加完善的信息化手段和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目前,已有27个省直部门在福建省公用信息共享平台上运行,归集企业基本信息59万户;福建省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已链接省直单位19个,实现了信息共享。平潭片区则组建了市场监管局,整合工商、质检、食药监、卫生、物价、知识产权等6个领域监管职能,形成从源头到终端全过程的市场监管体制。 挂牌百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从4月21日至7月20日,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3299户,注册资本金865.57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324户、增长2.85倍,合同外资81.9亿元、增长3.62倍。投资领域涵盖跨境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服务外包、金融服务等行业。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福州、厦门片区。 (原标题:发力创新 复制推广 拓展提升 底线清单——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百日成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