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设计儿童适用剂型 之所以把儿童看作特殊群体,不仅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抵御疾病方面能力较弱,易患病,而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低,依从性差,使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比成人有更大的难度。同时,儿童各项机能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甚至不同阶段的儿童之间身体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小版”。因此,设计儿童药品的剂型、剂量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对药品口感、气味、形状等的特殊要求。以下剂型就较适合儿童使用,如口服液、冲剂、混悬剂、刻痕片、含化片剂等。此外,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将儿童进行进一步分类并据此推荐相应的药品剂型,将对提高儿童用药的可靠性,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帮助。如WHO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儿童又细分成几个阶段,并针对各阶段推荐了适用的儿童用药剂型。如《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按年龄特征划分为7个阶段:早产儿(胎龄小于38周)、正常胎龄儿(胎龄大于38周)、新生儿(出生后0~30天)、婴儿(1个月~2岁)、幼儿(2~6岁)、儿童(6~12岁)和未成年人(12~18岁)。 应提高研发积极性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儿童适用剂型较少,应适当增加儿童适用的基本药物数量或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提高企业研发、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以下简称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用药共涉及270个制剂,包括21个剂型。把药品按剂型分类,统计药品品种数,发现口服常释剂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4.81%,其次为注射剂37.78%,二者的总和比例高达82.59%。这说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口服常释剂、注射剂两大传统剂型占大多数,缺乏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混悬剂、滴耳剂、栓剂等,而在两大传统剂型中,也缺乏适合儿童的剂型,尤其是口服液、刻痕片、咀嚼片等儿童常用剂型。 另外,由于儿童身体“脆弱”的特殊性,儿童药品在注册、研发和生产中的各项要求也通常比普通药品更严格,这也导致儿童药品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在儿童用药注册审批上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缩短儿童用药的注册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此外,建议在儿童药品研发、流通和定价方面制定鼓励政策,合理降低研发、流通成本,适当提高儿童药品价格,以鼓励制药企业向儿童药品领域增加投入。 避免用药“成人化” 由于儿童药品供应不足,加上家长对儿童药品重视不高,往往使儿童用药“成人化”。例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服用成人药止咳并无大碍,但家长并不了解,这将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使用镇咳药物治疗有痰咳嗽时,易造成痰液堵塞气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镇咳药服用过量会抑制呼吸中枢,是很危险的事情。 因此,政府、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应联合大力宣传儿童用药相关知识,促进儿童药品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们对儿童药品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儿童药品的市场规模也会日益扩大,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69亿元人民币。国内制药企业应该看准时机,避开跨国企业的锋芒,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儿童医药产品领域中分取一杯羹。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儿童疾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如感冒、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因此企业在生产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时要注意调整产能与库存,避免发生旺季时供不应求、淡季时产能放空的现象。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