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上海首席代表朴成国向媒体表示,疫情环境下的“宅经济”为韩国食品进入中国,尤其是华东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受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影响,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求猛增。而作为方便面消费大国,中国近年方便面进口持续增加,令韩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方便食品行业规模超过了4500亿元人民币,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一大方便面消费国。 而韩国方便面企业农心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业绩已经增长了20倍。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农心中国销售业绩已经达到2.8亿美元。据农心负责人李哲坤介绍,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农心产品中,已有超过八成产品在本地生产,而本地化产品的销售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华东、华南等非传统目标市场的发展迅速,经过几轮增能,上海工厂的生产规模已经超过了沈阳工厂。 另外一家韩国方便面企业三养食品公司今年表现更是出众。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三养销售额超过7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3亿元),较去年一季度增加约45%,这一业绩或刷新三养食品创社以来单季度最高纪录。业绩增长源自三养面向各国的出口均出现增长,其中中国和美国市场增长迅猛,增长率分别达到50%和100%。 这种趋势不仅在方便面,其他方便食品当中同样有所体现。韩国第一大食品巨头CJ的一季度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同比分别增加16.2%和54.1%。其中,对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为60%,远高于本土市场。其产品包括韩国酱类冷冻食品和速食米饭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整体外贸出口的萎缩。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5月出口额同比下降23.7%至348.6亿美元,连续两个月萎缩超两成。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制品等出口同比降幅较大,而医疗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和电脑等数码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其中半导体出口同比增长7.1%。 “韩国对外出口最大的项目半导体,在逐渐恢复。不过方便面近段时间的贸易数据比较突出,而且韩国方便面在中国一直口碑不错。”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此外,从出口目的地看,当月韩国对华出口已经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对美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普遍下降两到三成。 对此,李家成解释称,中国作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国,对韩国的贸易格局影响很大,因此中国国内的疫情得到控制,贸易也会相应回升,“而美国境内疫情出现反弹,因此贸易回暖尚待时日。从某种程度上说,韩国的出口也是全球疫情防控格局的一个体现”。 (北京商报)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