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对反倾销“说不” 中国从美夺回565亿元 10月19日,中国近三年前针对美国反倾销的起诉被判胜诉,世贸组织(WTO)公布其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审查报告,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据商务部数据,本案涉及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5亿元),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 涉及84亿美元的大生意 10月19日,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发表谈话表示,WTO专家组支持了中方主要诉讼请求,认定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措施在目标倾销、分别税率等做法上违反世贸规则,裁定美方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商务部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表示,中美经贸总体来说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但双方小的摩擦也频繁发生。有的时候通过双边协商能够解决,有的时候则需通过WTO来裁定。美国对中国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其根本原因还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条约法律司负责人表示,中方对WTO的上述报告裁定表示欢迎。该负责人指出,本案涉及机电、轻工、五矿等多个产业,年出口金额约84亿美元,涉及中方重大贸易利益。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上述反倾销诉讼始于2013年12月3日,涉案产品既有工业产品,比如油井管、铝挤压材、金刚石、铝片等,也有太阳能电池(板)等新能源产品,还有暖水虾等农业产品。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杨国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这些诉讼的案件“有胜算的把握”,“打包”起诉主要针对美国商务部在反倾销调查中存在共性的体制性错误,单个案件诉讼成本太高,效率也太低。 李健说,自2008年起,美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复审中,频繁使用“目标倾销方法”认定倾销幅度,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例如把本来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把原来仅有小幅度倾销的认定为大幅度倾销,严重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利。 贸易摩擦令中国很受伤 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也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自7月1日土耳其对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后,先后有印度对华彩涂板发起反倾销调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不锈钢板带材作出补贴调查初裁,美国就中国对锑、钴、铜、石墨、铅、镁、滑石、钽和锡等9种原材料的出口关税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越南对中国彩涂钢板发起保障措施调查,巴西对华高碳钢丝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就中国对锑、铬、钴、铜、石墨、铟、铅、镁、滑石、钽和锡等11种原材料的出口关税和出口配额及相关管理措施提起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美对华大型洗衣机作出反倾销初裁。 尽管上个月结束的二十国集团贸易部长会议重申了关于维持现状和撤销已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并将承诺延长至2018年底,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认为,“严峻的形势还将继续”。他表示,中国出口量大、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尖锐。一要正当出口,不应该滥用救济措施,减少大规模、产能过剩的出口,避免变相的出口补贴,二要积极对外交涉、保护企业利益,“根本而言,这是公平竞争问题”。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