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低价药回归,命门在医院
低价药的采购工作正在各省火热进行。近日,江西、内蒙古相继公布低价药的报价结果,湖南省则公布了常用低价药品采购产品目录。虽然各省进度不一,落地措施也存在差异,但低价药政策对整个行业的利好得到肯定,低价药品价格也有望赢得合理的调节空间。 各地进度不一 自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低价药品清单以来,各省陆续启动低价药增补。有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已公布省级清单,数量和品种差异较大。各省平均增补品种为200余个,加之国家版公布的530个品种,每省平均拥有700种以上的低价药。 而在招标采购方面,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采用分类管理思路,即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常用低价药由省级汇总采购需求,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公立医院使用的低价药则由医院直接与挂网企业议价成交。 记者留意到,20多个省份已对低价药采购作出响应,但各地增补和采购的进度不一,速度较快的有江西、内蒙古等,已公布中标结果和产品报价。辽宁省正在采购阶段,其他省份大都在投标或征求意见阶段。 在采购实施方案上,大部分省份将低价药品种直接挂网,也有部分地区做法炯异。比如湖北、江苏等地规定先进行经济技术标审核,通过的可直接挂网。福建对低价药要求采用“双信封”进行评审。 采访中,多位专家表示,取消低价药品指导价是药价的一次主动变革。一方面,寄望解决临床常用低价药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层面在定价上逐步尊重市场机制,而非过去以降为主的单边调整。 对于低价药政策释放的市场信号,相关企业亦纷纷点赞。某企业负责人曾表示,过去产品价格偏低,生产受限,价格只降不升,有些品种甚至倒挂生产。低价药清单出台后允许生产经营者在日均费用标准内自主制定或调整零售价,将缓解低价药没有利润空间的困境,企业也能恢复生产一些此前定价过低出现亏损的品种。 价格走向且行且看 各地增补目录陆续公布后,低价药价格能否上涨成为业界最为关心的焦点。国泰君安等券商预计,部分品种有提价空间。清单中的品种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亏损停产的经典老药,提价概率大;第二类是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市场竞争强,提价概率小;第三类是独家或类独家品种,有一定提价空间。 从江西和内蒙古的低价药报价结果来看,多数药品的价格都有一定涨幅,尤其是中成药,这一局面符合市场预期。 另有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药价有波动属正常现象,同时制定了日均费用标准,价格可控。 同时,虽然低价药报价有上涨趋势,但报价挂网只是第一步,企业还需经过医院议价这一环节。由于医保控费逐步缩紧,以及实行药品零差率后政府补偿不到位,医院对药价十分在意,最终按何种价格采购,医院的决策是关键。 此外,价格走势还将受到地方配套措施的影响。用药大省江苏出台的低价药采购相关配套政策有一定示范效应。该省规定,对常用低价药品中有3家以上企业投标的竞争性产品进行综合评审,并要求不得进行“二次议价”。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对相关生产企业构成利好,但能否最终提价,还需地方细则推动,也需要企业和地方政府、医院间的协调。而面对众多竞争品种并考虑到患者的接受度,企业会谨慎行事。国家和地方也明确表示,对于恶意提高药价、价格明显高于以往采购价或周边省份挂网价格的,将取消其议价挂网资格。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