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丹参活性成分或能人工合成
2012-05-02

丹参活性成分或能人工合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璐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赵宗保研究员联手,在中药活性成分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所取得的成果证实了中药药用活性成分单一化合物异源生产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上。
  丹参酮类化合物是丹参中一类松香烷型去甲二萜醌类化合物的活性成分,是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抗肿瘤和糖尿病等的物质基础。这类活性成分目前主要通过从丹参根茎中提取得到,产量低,需要消耗大量药材。由于提取物成分复杂,不利于阐明药效机制和进行新药研发。
  据悉,在黄璐琦前期首次克隆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上2条关键酶SmCPS、SmKSL全长基因的基础上,研究团队以丹参酮为目标,开展合成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二萜类化合物异源生物合成研究。对编码SmCPS、SmKSL、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GGPP合酶和甲羟戊酸还原酶等5个蛋白的基因进行了操作,发现基因间融合表达及其融合顺序对产物产量有明显影响,二萜合酶SmCPS、SmKSL的反向融合表达顺序有利于终产物产量的提高,最终得到的最优工程菌株经培养,次丹参酮二烯产量达到365毫克/升的国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解析丹参酮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