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丹参步入调整期
2009-06-16

丹参步入调整期
丹参为40种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众多医药生产企业和医疗企业所青睐,也是中药材市场中众多药商追捧的明星品种,其行情变化无不牵动着药农、药商的心,目前该品大货走动由畅转迟,价格稍有回落,经营者再次被低落心情所笼罩。
丹参生长适应性较强,种植技术简单,管理粗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进行发展种植。尤其山东、河南、山西发展较快,面积较大,以陕西商洛地区和山东日照、临沂地区的质量为佳,价格也明显高出其它产区的丹参。通过近年来的行情走势来看,该品常常是生产跟着行情走,行情随着生产变。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药农不了解市场行情,无法对生产进行调控,常常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大面积发展种植。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又极端地出现弃种,甚至断种、毁苗的现象。行情也因此起落不定。
回顾该品发展历史,行情跌宕起伏,种植面积时多时少。上世纪90年代之前,该品行情相对稳定,进入90年代,开始潮起潮落。以山东丹参为例,1990—1991两年中多数价格超过5元(千克价,下同),最高时市场价格达到了6.5元,这个价格根据当时的成本和物价水平已经算得上很高了。高价格对生产的刺激是十分强烈的,随着生产量的迅速扩大,形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并在1993年达到了最低点。据当年种植丹参的农民回忆,最低时丹参0.5元也卖不出去。这一次的低价对盲目发展丹参的农民打击沉重,生产量随即大幅调减,多数地区完全弃种。但是由于当时沉积的库存丰厚,一直几年未见好转。
随着库存慢慢消化转少,1996年丹参市场行情渐渐有所转机 。价格也开始不断复苏上扬,至1998—1999年便渐渐上升至12.5元。“物极必反”,受高价刺激影响,农民再次掀起种植高潮,导致该品产新后,价格节节滑落,并在2002年再触谷底。随着种植面积再次减少,2003年又开始慢慢复苏,价格由4元左右升至5—6元,2004一2005年丹参价格依然在5—6元上下浮动。由于行情依然没有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随市场需求拉动,价格继续不断攀升,至2007低,该品行情又回升至12元左右。
连年价高,再次激起农民种植热情,各地丹参发展如火如荼,面积成倍增加,再次酿成丹参走低价滑。但是最让人百思不知其解的是,目前货量庞大的丹参仍有好多客商看好,并入手拉动,致使价格反弹,也就是因此,农民种植热情依然未减,今年产新量仍将庞大。但由于目前物价较高,农民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同时随该品开发的各种中成药不断推出,丹参用量已今非昔比,所以该品价格在此基础上继续下滑也是不可能的,当然了,该品上涨也是动力不足,在最近一段时期内,丹参行情进入调整期,两年内难有大的变化!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