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力促首季度开门红
数字经济时代,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能要求。近日,厦门市总工会启动实施“数字工匠赋能提升行动”,首季度将开展港机远程操控技术技能竞赛,并通过竞赛选树一批“数字工匠”。
不久前,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朱少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来好消息:由工作室成员联合多方行业伙伴共同打造的“智慧港口2.0”正式启动商业化运营。该项目依托“5G智慧港口全场景应用”基础进行创新开发,将推动包括5G高中低频立体组网、无人集卡开放场景混合运行、北斗高精定位与多传感融合、基于5G的港机远控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性提升,并促进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车标准制定。
朱少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对传统集装箱码头智慧化升级具有示范性作用,也是市总工会促进“数字经济”与“匠人匠心”融合发展,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助力全市经济开好局、起好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实现2022年首季度“开门红”,市总工会于近日启动实施“数字工匠赋能提升行动”。活动将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主攻方向,对标福建省首届数字工匠技能大赛,首季度将开展港机远程操控技术技能竞赛,并通过选树一批“数字工匠”,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劳模(职工)工作室建设。
下一步,市总工会还将探索建立数字经济产业链劳模工作室联动机制,在车间班组、企业生产一线,大力推进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推荐数字人才创新发明项目参加大赛,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并培养数字技术发明人成长为“数字工匠”。
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市总工会投入资金超1000万元,组织开展了区域性、全市性、行业性比赛230余场,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机器人焊接技术、5G基站建设与维护等30余个项目,成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比赛标杆;扶持132个优秀小发明小创造项目,扶持资金超360万元,一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在“五小”创新大赛和国际国内发明展斩获殊荣;创建提升全国、省级、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63家,市级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69家,培养孵化出一大批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