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作为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占到全国近一半,当地有着30多家的大豆加工企业,不过目前已经有60%的企业都停产。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大豆产业一直面临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去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黑龙江省近70%大豆加工企业都停产。“现在我国大豆产业整个产业链都存在问题。”黑龙江省大豆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我国的大豆产业可以说已经是到了发展的关键关口,政府与企业应共同努力,做大做强一批国内企业,建立完整自主的产业链条,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抵御外部冲击。”上述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负责人表示,近几年黑龙江大豆企业大规模停产现象严重,希望本次上报的方案能帮助大豆企业走出困境。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对记者表示,本次上报的内容主要是促进我国大豆企业做大做强,降低对外依存度,建立自主定价体系,形成自主品牌。由于目前外企渗透太深,促进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下发。 “现在解决的关键在于必须从国家政策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刘登高认为,虽然此前政府已有出台相关的补贴和代储代收制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单纯的补贴效果有限。 刘登高表示,政策制定应从整个产业体系的发展来考虑。“包括贸易、投资、产业政策都须综合考虑,并且放到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他建议大豆产业的发展应列入“十二五”规划,“毕竟,大豆产业背后涉及到的是4000多万豆农的就业及粮食安全。” 目前,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家本土大豆压榨企业外,我国目前的大豆压榨业正逐渐沦陷到外资手中。有企业人士建议,由于外资正是从压榨类企业入手逐渐控制我国大豆产业的中游,进而控制上下游,因此在未来出台的政策中,应率先扶持本国压榨类企业,尤其是中大型压榨类企业,与外资抗衡,从而逐渐给上下游以生存空间。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