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从“走量”向“走质”转变 中国手机赢得海外市场 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手机出口逆市上扬,增长显著。根据国家工信部日前披露的数据,去年中国生产手机19亿部,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13.9%,增速比2016年加快10.5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手机14亿部,比上年增长0.7%,占全部手机产量的74.3%。 中国手机为何能够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未来又该如何继续深耕国际市场? 新兴市场成为海外布局主战场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2亿部,同比减少0.1%,这是智能手机问世以来,首次出现年度出货量下降。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手机重要的生产及出口国,中国生产了全球超过80%以上的手机产品。在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厂商前五大厂商中,除了前两位的三星和苹果,中国手机企业华为、OPPO和小米占据三席,出货量分别增长了9.9%、12%和74.5%,增幅明显,显示出中国手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球手机市场的需求增长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支撑中国手机出口增长的重要外部条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目前从全球来看,手机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增长率常陷于停滞,但东南亚、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正处于智能手机普及阶段,更容易产生销售增量,从而成为中国手机企业寻求市场突破的重要选择。 数据显示,在东南亚,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增长迅速。2017年第三季度,OPPO以17.2%的市场占有率在当地市场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VIVO,市场份额为4.6%。在印度,中国手机品牌同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小米的市场占有率占到当地市场的20%,VIVO、OPPO的市场占有率也均达到了7%~8%。 市场普遍判断,人口大国印度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据印度电信管理局统计,印度2017年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数量继续增长,净增用户数量超过1亿,是全球增量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同时,印度尼西亚、巴西等也被视为拥有较大潜力的手机市场。 谈及中国智能手机在上述国家与地区热卖的制胜法宝,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姚信威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性价比高、配置高端、外观时尚、销售渠道广、符合当地用户的喜好集聚成为中国手机的竞争优势。 从“走量”向“走质”转变 除了发掘新兴市场,中国手机也逐步向欧洲、美国、日本等高端市场进军。今年1月,OPPO在日本东京举行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市场,并发布全面屏拍照手机OPPOR11s。 据悉,日本手机市场以高端机为主流,近六成市场被iPhone占据。高士旺认为,OPPO手机进军日本市场可被视为企业试水海外中高端市场的开端。 此外,华为在欧洲市场的强劲势头也不可小觑,它在芬兰及意大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及18.9%。 “值得一提的是,受益于需求高端化的带动,2017年中国手机出口平均单价提升了7%~8%。去年中国手机出口额扭转了2016年的下降态势,同比增长9%,达到创纪录的1260亿美元。”高士旺表示,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由增量转向存量,技术进步使智能手机融合了更多功能,带动消费重心向中高端产品倾斜,产品结构优化是推动平均出口价格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 在姚信威看来,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上,中国手机出海需要更注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技术与研发投入,进一步强化对相应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强品牌建设,优化营销策略,采取多维度的分销渠道,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只有如此,中国手机才有望在全球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