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一、种植技术含量高 1、半夏 的一生中对光照要求不一致,生长前期的春季由于温度低,光照弱、雨水相对少,半夏生长需要光照条件;生长中期的夏天温度高、日照强烈,这段时间只有在有隐蔽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进入生长后期的秋季,由于日光强度逐渐减弱,温度逐渐降低,再加上雨水较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所以又需要光照条件。这些一定要引起药农的重视哦。 2、半夏 种植对土壤、地势选择要求较严,它既怕旱又怕涝,既怕盐碱又不能太酸,既喜欢有机质又怕化肥; 所以,低洼地不能种植,粘重的土壤也不可以,必须是砂壤土或轻壤土才行;而且要涝能排、旱能浇;土壤中有机质必须达到1.2以上,有充足发酵好的有机肥;必须要达到以上基本条件才可种植,不能有一点含糊。 3、种植半夏 投资较高:按目前市场种茎价格60元/公斤,每亩需要中级大小的种茎60公斤,光种茎投资就3600多元/亩,再加上肥料、人工等生产管理投资,总投资每亩需5000元左右。 4、半夏 种植管理烦琐:人工种植半夏,种子的来源只能用种茎(半夏小块茎或珠芽),这些小块茎或珠芽只能用人工或半人工播种,播种每亩大约就用人工1-4个工日;中间的田间管理每亩大约需要15—20个工日;现在虽然半夏能半机诫化收获,但每亩也需要大约人工8—10个工日,才能完成收获过程。 二、目前半夏 人工栽培面积名不属实 前段时间,在野外考察时,有不少药农询问:“李所长,为啥我以前种植的半夏播多少种茎,收获时还是收多少种茎,几乎无产量增加呢”?这也是接到电话咨询半夏最多的问题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有些以卖种子为目的的单位或个人,故意忽略种植技术的难度,给种植栽培者造成易种植、好管理、效益高、短期致富快的错觉;有的根本就不具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甚至还没有老药农的传统种植经验多,何谈优质高产?其二,我国半夏野生品种较多,但通过栽培驯化适合人工种植的较少,用野生半夏作种,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人为环境适应能力低,“倒苗”机率增加,再加上储存方法不当,种茎病害较多,产量不稳定。 所以,就目前我国半夏人工栽培方面,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真正栽培大面积的基地来生产半夏商品的屈指可数;而有些宣称大面积的半夏种植基地一般是名存实亡,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套取国家的中药材专项扶持资金,但等目的达到,所谓的半夏基地就改名换姓了,这是事实,笔者绝没有虚构。 三、野生资源逐渐减少 半夏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或疏林下,另外,农田中亦有生长,但随着深耕细作和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农田中的半夏已基本绝迹。山坡、溪边、林下由于垦荒种地、伐林和连年无序大量采挖,使半夏的生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其资源逐渐减少,加之野生半夏分布较为零散,干旱、水涝等自然灾害频繁,目前基本濒临枯竭。 综合各方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市场在3—5年内不能饱和,价格将还会稳中有升,市场看好,前景广阔。但是,就是因为半夏的特殊习性和种植技术的难度,才致使其市场前景看好。所以,建议有条件的药农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发展,不具备半夏种植条件的,要慎重考虑种植。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