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IMF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基(JohnLipsky)在该次会议上,专门就石油市场前景发表讲话。他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很难出现剧烈波动,波幅可能会继续收窄。 利普斯基认为,去年以来,油价的大幅下降,是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突然变化的自然反应。近期的油价上涨,反映出一些经济信号的改善,比如全球经济最严重的下滑阶段已经结束,中国经济企稳,石油需求的缩减已见底。 他说,由于目前的需求反弹并不激烈,同时还存在闲置产能,存货也仍充足,“稀缺不是即将发生的事情”,因此近期油价波幅可能继续收窄。 来自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印证了其对需求的判断。由于市场表现低于预期,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起点发生变化,IEA在5月14日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中,再次下调了今年的全球需求预测。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将比去年减少3%,为198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日需求量比去年减少260万桶,降至8320万桶,比此前发布的预测下降20万桶。 美国能源部也在5月12日再次调低了对全球和美国今明两年能源需求的预测,认为直到2010年底,汽油消费都无法回到经济衰退前的水平。 生产者的策略也会影响市场前景。如果产能的增长赶不上预期的需求增长,价格将超预期反弹。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由于短期供给短缺导致价格上行的风险有限。 利普斯基提供的一组数据,证实了供给的充裕性: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国4月的闲置产能达到每天630万桶,比近期平均的300万桶高出1倍多。OECD国家的存货也比通常高很多,3月底存货的数量能够维持62天以上的需求,高于近五年平均的53天。 他同时表示,从中长期看,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需求最终将回到更加强劲增长的道路上。而金融危机、低油价、油价波动剧烈等因素,可能会阻碍产能扩张。加之,未来石油生产国限制产能的决定可能再次出现,因此并不排除石油价格急剧上涨的可能。 “油价剧烈变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金融稳定都是不利的。”利普斯基认为,政策制定者有责任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小油价波动,限制价格波动的范围和频率,以减轻对经济的影响。 在政策选择上,他认为,通过直接干预来限制价格波动,在理论上或许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可能是无效、不可行的。政策更应该针对引起油价波动的诸多因素。 他建议,在需求方面,政策应该着眼于增强终端用户价格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灵敏性上,即石油需求应该对价格信号更敏感,这样才能降低价格巨幅波动的可能性。在供给方面,政策应注重于获得稳定的、可预测的投资,税收制度应该鼓励石油领域的投资。同时,还应该提供更及时、完整、准确的石油供给、需求和存货数据资料,解决现有的石油市场评估难题,对降低油价波幅也很关键。 “为了避免油价大幅波动,需要生产者、消费者、金融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在改进透明度等方面的努力,最终达到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利普斯基表示。 最近几周国际油价不断上扬,纽约市场油价5月20日收于每桶62美元上方,创下自去年11月11日以来的最高收盘纪录。自今年2月触及每桶略低于34美元的底部后,国际油价已经累计回升超过70%。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