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回顾历史数据来看,自2009年10月份以来,伊朗开始替代沙特成为中国甲醇第一大进口来源原产地证明等方式多有解决。实质阻挡伊朗货源外销是欧洲国家对其运输方面的限制,五一以来欧洲禁止其成员国对伊朗方面化工品提供运输业务及保险业务;5-6月份,伊朗装出货源逐渐减少,主要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进口甲醇涌入我国沿海地区;中国甲醇行业受到冲击,国产开工由危机前的5-6成降至4成附近。在此背景下,6月2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来自沙特、马来西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出口到中国的甲醇进行反倾销。以上各国甲醇进口受到约束,而伊朗未被列入其中。自此,伊朗稳定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直至2012年5月份。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6月进口中,伊朗货源大幅度减少主要源于其与西方国家紧张关系升级。初始,中国商家与其交易困难主要存在于付款环节,伊方货源开证较为困难;但实践中通过TT、修改销往印度和中国。有消息称,7月份伊朗对华输出量可能会所恢复。自五一制裁后,伊朗-中国运费由制裁前45-55美元/吨上涨至100美元/吨以上,在利润驱使下,前往伊朗装货船只增加。据有关人士透漏,7月份伊朗装出货物20万吨。 短期来看,中国进口格局的稳定局面将被打破;后续如何变化,具体需主要关注后期伊朗方面货物装运情况。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