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2012全球经济变幻莫测,经济阴霾尚未散去。在传统行业趋于成熟,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毛皮行业作为中国新兴起的成长性行业,在短短几年内,已成为东北、浙江、河北等部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毛皮生产加工及消费大国。 近日,商务部下属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了“中国毛皮产业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毛皮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为中国毛皮行业未来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数据和资料。作为中国毛皮行业的第一个系统产业调查报告,该报告对包括毛皮动物养殖、毛皮生产加工、毛皮贸易和零售在内的中国毛皮行业做一个整体性的概括,同时调查了行业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指出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还预测了中国毛皮消费市场相关的未来发展趋势。 据了解,这是中国毛皮行业内首份产业报告,市场调研过程历时6个多月,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并深入到动物养殖、皮毛采集及加工、售卖等各个环节,是业内极具参考价值的毛皮行业产业报告。 产业报告中表明,经过5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毛皮动物(狐、貉、貂、獭兔)养殖与裘皮加工大国。目前,毛皮动物养殖分布于山东、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安徽、江苏、天津(市)、北京(市)等十四个省市区,面积跨度约为467万平方公里。裘皮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浙江、广东、河北、山东等地,产量占80%以上;裘皮鞣制生产在河南聚集产量占比达80%。随着国内毛皮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已建有十余处裘皮交易市场(裘皮及其制品集散地)。 我国毛皮业原料,分为粗皮及细杂皮两大类,由于市场拉动,细杂皮类发展迅速,特别是水貂、狐狸、貉子、獭兔养殖发展很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国产的貂、狐、貉原料皮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60%,而高端的品牌原料皮极少,每年尚需从国外进口。 我国的貂、狐、貉、兔养殖业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在品种繁育、养殖技术、管理技术、饲料、疫病防疫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高端优良品种的培育亟待解决。为此造成了我国的毛皮动物生皮不仅质量较差而且中高档产品数量不足的盲目发展阶段。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