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1、服装行业‘价涨量降’的发展趋势使缝制机械内需受到挤压 在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对年产量增幅的预期只有1.7%,说明我国服装业发展量化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正式出现。价涨量降,是2011年中国服装出口最典型的症状。有数据显示,1-10月,服装出口总量下降7.1%,单价却增长30.7%。服企定位正由加工型低价值附加值转向价值链上游,也就是品牌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服装产量增幅的缩水,将使缝制机械的内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挤压,这种局面在未来阶段内将长期持续。 2、国外消费信心下滑影响缝制机械产品出口 由于原材料、工资等综合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出口制造产品的价格普涨,美国制造业回流、东南亚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存在,使中国制造业优势锐减。与此同时,美欧市场消费低迷导致中国的外需急剧下降,也影响到缝制机械产品的出口水平。 拉动缝制机械行业实体增长的需求动力正随着国外消费信心的下滑和国内下游服装行业“价涨量降”的发展趋势而不断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生存环境恶化和产能严重过剩,两重困境让缝制机械行业在2012年的发展感到进退两难。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