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美国国内棉制品进口份额增长 但是美国国内的纺织品和服装公司积极应对这些艰难的条件,棉制品经受住了这场风暴。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服装总进口数量保持增长,其中以棉为主要成份的服装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增加。这表明棉制服装的进口增长高于总服装进口增长速度,反应了消费者对棉制品偏爱的迅速成长。目前棉产品进口额占总服装进口额,创纪录地达到60.9%,从1989年的18.2%到目前的60.9%, 所进口的棉制纺织品和服装的增长幅度大致相当于2200万包棉花。 2008年服装成本趋于平稳 由于弱势美元和放缓的消费,2007年服装的进口增长速度处于最近20年来的第二低点。同时,弱势美元抵销了通货紧缩趋势对服装价格的影响,使棉制服装的进口成本几乎与一年前持平。由于进口成本很多年来几乎保持不变,服装零售价格在最近十年下降十分缓慢。进入2008年,如果美元还保持弱势状态,进口服装也将难以重现它长期的成本下降。而服装零售价格将遵循这种趋势,在2008年保持相对平稳。 中国成为美国主要服装供应商 2007年美国从157个国家进口棉制服装,比2004年末的高峰时的164个国家减少,当时正处于逐步取消配额制度的最后阶段。而且在过去三年里由于配额的逐步取消,主要供应商的分布变得更加集中。这种再分配形成了更合理化更精简的供应链,因为进口商不必再为避免配额去寻找更多的产地。在2004年,许多棉制服装的进口实行强制配额,最大10位国外供应商占美国棉制服装进口量刚超过一半。在2007年,前10位供应商的份额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把剩余的供应商挤压到更小的份额。在大部分配额取消和平均单价低廉的情况下,中国棉制服装进口在近年来显著上升,成为美国的最大供应商。 2007年棉制品进口情况回顾 2007年美国国内棉制服装进口增长的大部分来自女装。女装以10.0%的强劲增长,刺激了以棉为主要成份的服装总进口量增加了创记录的4.4%。从2006年以来棉制女装中的外套(增长87.7%)、长裤和短裤(增长9.4%)进口出现强劲增长。美国进口的服装10件中超过6件是女装。概括地说,棉制服装中的最大类目——针织和机织衬衫,长裤和内衣——占棉制服装进口总金额的81%。然而,这些类目的份额从1999年达到峰值后已经呈下降趋势,而其它棉制服装进口中的小类目经历了更快的增长。棉制外套的进口以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达到空前的数量——超过1亿5800万件。这些增长主要来自中国。2007年美国人均进口需求(相当于零售需求)比2006年增加了141%,相当于每位女士多买一件裙装。根据NPD Fashionworld’s AccuPanel调查,在整个2007年,由于女性乐于购买在休闲和工作时都能穿着的牛仔裤、宽松长裤和裙子,使女性服装零售数量增加44.2%。NPD集团首席工业分析师Marshall Cohen说,“这是女性服装需求惊人增长的一年,当然最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女性市场。它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无论她的年龄和体形,这些款式可以迎合任何女性的需求。” 展望 展望2008年,弱势美元和趋缓的消费很可能阻碍服装进口的增长。在贸易加权的基础上,美元对一揽子外币的汇率持续在近几十年的最低位,实际上提高了进口货物的价格。而且,近来屡创新高的石油价格导致了其衍生产品,包括涤纶,成本居高不下,消费者对于出更高价格购买化纤服装将趋于谨慎。棉制品能在货币贬值和高成本涤纶之间取得平衡。首先,如果美元对几个主要服装进口伙伴的货币继续贬值,会减缓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弱势美元也能激励这些贸易伙伴从美国采购更多的原棉。其次,最近原油价格到了111美元每桶,对涤纶价格的预期上涨,将激励生产商、出口商和零售商将产品转移到更多的含棉为主的混纺产品,以应对美国棉制服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有效利用棉花和涤纶的差价。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