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简讯

市场简讯
2004年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2004-01-09

2004年中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报道,刚刚过去的2003年可以被称为“贸易年”:“反倾销”、“贸易壁垒”、“WTO”这些名词频繁地在中国媒体上出现,老百姓对这些专业名词从陌生到耳熟能详,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望前景,2003年所发生的贸易摩擦只能算是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出口商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前面也会出现更多的风浪。
  一、中国是全球反倾销的主要目标
  据《2003年全球贸易保护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依然是全球反倾销的主要目标。2003年上半年立案的反倾销案,涉及中国的有48起,超过了全球总数的50%。而各国反倾销限制的主要产品如化工、塑料、橡胶、钢铁、纺织品,全是中国的出口强项。
  与前两年相比,2003年各国发起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数量急剧减少。2002年,全球反倾销立案总数为285起,而2003年上半年只有82起。2003年前9个月,各国动用保障措施的总数只有13起,而2002年则达到创纪录的132起。从这些数据看,全球各国的贸易壁垒在降低。
  但对中国而言,形势却不容乐观。仔细分析这份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正在成为反倾销和贸易保障措施的主要发起国。2003年上半年,美国反倾销立案16起,为全球之最;全球正在实施中的反倾销案共1252起,美国占了271起,也为全球之首;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贸易保障措施有10项,也是全球第一。美国是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国,美国贸易壁垒升高,中国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二、美国参议员提出贸易协定新原则:增加就业、减少赤字
  在对外贸易方面,近年来,美国更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区域合作,促进欧洲、日本等亚洲国家开放市场。双边、区域合作实际上已成为推动多边谈判的筹码,但这等于是给全球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全球贸易谈判必须符合美国的战略,否则美国就不愿谈下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指出,美国已经利用双边协定来惠顾其忠诚的盟国,惩罚其薄情的朋友,各国贸易伙伴的选择、双边和地区谈判的议程都受到了美国政治的干预。尽管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对此始终拒绝承认,可事实上,美国国内与国际政治已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绊脚石”。
  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中国出口形成了重要影响。“9·11”事件之后,美国更积极地采用反倾销和贸易保障措施。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一变化实质是美单边主义政策的延续,其背景是美国经济低迷不振,失业增加,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久前,美国参议员多根提出一项议案,提议全面改革美国的贸易战略,把贸易协定能否有利于减少外贸赤字,能否增加就业视为最基本的原则,要求美国对外贸易谈判严格遵守这两个原则。
  令人担心的是,这种趋向最终有可能是以牺牲中国出口为代价的。从2003年中、美经贸问题的争端来看,政治化的味道越来越浓。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从历届总统大选来看,失业问题都备受关注。因此,本届大选很可能就会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更多影响,中国产品会再次成为美国政治的牺牲品。
  三、未来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将升高
  英国贸易问题专家斯蒂文森认为,2003年贸易保护壁垒降低有两个原因:(1)近年来,世贸组织受理的反倾销申诉,绝大多数都是发起国被判违规;(2)2003年,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遇到困难,进入“敏感期”。这两个原因导致各国在动用保护措施时比较谨慎,但斯蒂文森预期,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未来贸易保护的壁垒将会升高。
  贸易界人士认为,未来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升高大体上有3个原因:
  (1)全球贸易保护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保障措施正在取代反倾销,成为更主要的保护工具。与反倾销相比,保障措施具有更大的任意性。2002年3月,美国为限制钢铁进口而实施保障措施,就不需要证明进口产品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是否符合相关贸易法规,也不按各国进口数量的不同加以区别,只要认定美国企业受到的“严重损害”是因为某种进口产品直接造成,就可以采取“惩罚”措施。对中国更为不利的是,美、欧等国都有专门针对中国纺织品和其他产品而制定的保障措施。
  (2)目前,全球经济的复苏还很不稳定,美国经济虽然显露出蓄势待发的劲头,但欧洲、日本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全球经济复苏的列车仍有可能减速,中国产品仍会成为更多国家限制的对象。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目前出口已经占中国经济总值的30%。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国是否真的有足够多的买主。
  (3)一些发展中成员成为反倾销的主要发起国,近两年半来,印度反倾销立案共有167起,中国正在成为这些国家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中国已是全球第六大贸易国,而中国的出口产品有不少都与发展中成员的同类产品存在着竞争关系。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出口贸易将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出口市场较为集中,造成企业盲目扩大出口,出口中恶性竞争、低价竞销、自相残杀的现象屡禁不止,往往给其他成员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口实。
  四、纺织品面临重重围剿
  纺织品是中国的出口强项,纺织品出口前景对中国外贸形势也最具预警意义。
  2004年是我国纺织品出口十分关键的一年。根据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全球将于2005年1月1日取消纺织品及服装配额限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取消配额无疑有利于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但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正在不断聚积。一方面,美、欧等国拖延取消配额的进程;另一方面启动针对中国产品的保障措施,通过非配额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
  2003年1月,欧盟公布了专门针对中国纺织品而设立的保障措施,其有效期将延续到2008年底。2003年10月29日,欧盟又提出了取消配额后的应对措施,将在产品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等方面加强监管。欧盟还表示,一旦国外纺织品及服装大量涌入,扰乱市场,将采取更多反倾销措施,并可能启动保护机制。
  在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贸易问题一直备受国会关注。不久前,美国决定采取保障措施,对中国三项纺织品设限之后,美国纺织业界仍不肯善罢甘休,正积极筹划,准备在未来数月提出多项市场保护申请,矛头直指中国产品。部分议员提出一项新的修正案,要求修订《1930年关税法》,使美国政府有权扣押、没收及销毁违法进口的纺织品及服装。中国外贸企业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



相关部门网站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

网站地图 | 隐私政策 | IPv6网络支持 | Xml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895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