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简讯
据报道,2003年7月以来,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大豆市场密切相关的政策。2003年7月11日,农业部宣布自2003年7月21日起开始受理2003年9月20日后到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的相关文件;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将集中抛售80万吨中央储备大豆,以缓解国内大豆供求矛盾,满足大豆加工企业的需要。2003年6月,大豆再创2003年单月进口新高,更是让市场各方对于未来大豆进口政策变化备加关注。 据海关统计,2003年6月,我国进口大豆总计249万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517%,也创下2003年以来的单月进口纪录。2003年上半年,大豆进口总量为1015万吨,接近2002年进口量1131万吨的水平。200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激增,主要是由4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食用油需求以及肉类需求不断增长,成为驱动国内大豆压榨产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据美国农业部统计,1998/99年度,中国大豆压榨量仅为1260万吨,2002/03年度,中国大豆压榨量将达到2476万吨,增幅达到1倍以上。但是国内大豆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年产量持续徘徊在1500万~1700万吨,2002年的大豆产量仅比1998年增长了不足10%。国内大豆产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内大豆加工行业的需求增长。 2.我国大豆加工业大量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大豆产区主要在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由于运输瓶颈造成运费过高,因此沿海企业更乐于采购进口大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大豆振兴计划,并且在东北当地兴建油厂。2003年,东北地区的大型油厂扩大产能迅猛,使得国产大豆供应就地得到消化,这反过来造成相当数量的油厂不得不寻求其他货源。 3.由于2002年我国执行转基因政策后,2003年3月20日~2003年6月上旬,我国基本没有进口大豆,因此,国内更多依赖消耗国产大豆存货,造成大豆结转库存水平较低。2003年3月中旬起,国产大豆就早早退出榨油供应,也迫使大量大豆加工企业更多地寻求进口货源。 4.由于转基因临时措施原定于2003年9月20日到期,2003年10月,也是传统的食用油消费高峰期。榨油企业出于对下半年大豆进口可能放慢的担心,因此提前备货。由于进口大豆大约需要1个半月时间才能运抵中国,加上申请转基因进口许可证存在不确定性,客观上也造成中国买家上半年集中采购大豆。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