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贸易强国 中国是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强国?一般认为,判定一国是否是贸易强国主要看贸易效益、贸易环境和贸易结构三个方面。即由一国的贸易品牌、贸易附加值、价格贸易条件、贸易分散度等指标所决定。从这些指标上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外贸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依然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较少、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等。 为加快我国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的步伐,2016年年底商务部公布了《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把推进贸易强国进程作为“十三五”外贸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要调结构、转动力,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规划还特别强调要走创新驱动的外贸发展道路。那么,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来推动贸易强国进程呢? 首先,要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尽管靠低成本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其优势正在逐步丧失,但其依然占据中国外贸的近半壁江山,也是我国外贸大而不强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于新常态下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来说,加工贸易的创新发展依然需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升、产业链的延长,品牌的培育以及生产与服务贸易的融合是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大力培育资本品出口竞争力。资本品出口比重的高低是判定一国是否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是因为如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等重大装备设备为代表的资本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而我国资本品长期以来的一个“痛点”就是缺乏过硬的核心技术和配件,也就缺乏了外贸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培育资本品出口竞争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培育资本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再次,要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德国的“工业4.0”计划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人工智能正进入新一轮创新发展高峰。与德国的工业4.0相比,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尚处在工业2.0阶段。《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而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更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发展这一主题。 此外,还要创新驱动打造服务贸易强国。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外贸占比低,而且缺乏国际竞争力,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如今服务创新已经成为价值链中竞争力的来源,特别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创新,更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贸易方式。因此,中国走向贸易强国之路中,服务贸易非创新不可。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