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
【回望广交会】因时而变:不断改革完善组展方式 文/段军鹏 陈润泽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外经贸领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这一时期,为适应形势需要,广交会对组展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调动各地积极性,试行“省市组团、按团设馆” 随着外贸经营权逐步下放,高度垄断的外贸经营体制被打破,广交会原有的组展方式亟待改变。1993年春,第73届广交会首次试行“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组展方式,维持了近40年的“专业外贸总公司组团”成为历史。这届广交会共设45个交易团,包括42个地方交易团和三鼎、新时代联合、综合贸易3个中央部委所属公司交易团。同时放宽了参展条件,原则上凡享有外贸经营权、承担国家创汇任务并加入有关商会的外贸企业、外经企业和生产企业,加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外商投资企业,均有资格参加广交会。 新的组团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各地的积极性,许多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得到了参展机会,这届广交会参展企业达2700多家,比上届增加近一倍。1994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广交会,对改革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广交会经过这几届改革,与过去一个明显区别,在于引进了竞争机制。现在各地都把好东西拿来,展馆内商品琳琅满目,有新意。” 发挥行业力量,实施“16字”组展方针 多数采购商认为,省市组团便于了解中国各地产品情况,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布展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展品过于分散,采购商往往要为采购同一类商品跑遍全馆,造成采购效率低下。1994年秋,第76届广交会在总结前3届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的改革。这是广交会发展史上一次异常重要的自我革新,被组展各方简称为“16字”组展方针。 “16字”方针的实施,顺应当时的外贸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各省市支持当地企业出口、促进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了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推动了参展企业以更高档次、更高质量的商品参与国际竞争,为广交会未来的专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这届广交会突破了两个历史纪录:到会采购商51201人,再创新高;出口成交110.8亿美元,继上届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后再上新台阶。 加强宏观指导,确立新“16字”组展体制 进入新世纪,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广交会实行多年的原“16”字组展方针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征求各方意见的前提下,借整体搬迁至琶洲新展馆、实行分三期举办的机会,酝酿了一年多的组展改革于第104届广交会开始实施,形成了“宏观指导、地方组团、行业协调、专业办展”的新组展体制,相关组展单位的职能作了调整或补充,各方职责更加明确,组展流程更为顺畅,由此推动广交会迈向参展质量不断提升、展览功能不断完善的快车道。
陈穗林 摄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广交会之所以长盛不衰,最根本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组展改革每迈出一步,都是对企业需求和外贸改革发展的呼应。“时”移“事”易,变动不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广交会将继续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奋发有为,努力在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