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
【回望广交会】绿色广交会发展历程 文/吴珍珍 会展业被誉为“无烟产业”,但是,随着展会举办频率的增加、活动规模的扩大,会展业追求过度装饰的展位设计理念以及习惯使用一次性板材的传统搭建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成为会展行业的一项迫切任务。经历60多年的发展,如今高达6万个展位、118.5万平方米的展会规模,让广交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展,为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其他大型展会一样,广交会也曾遭遇环保方面的巨大压力,据统计,撤换展产生的板材废弃物在最高峰时达上千车次,数量庞大的展会垃圾成为广交会不可承受之重。 在国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严控会展业垃圾排放的形势下,广交会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简称外贸中心)在商务部的指导、推动下,率先探索出一条展会绿色发展之路。前后历经8年,从以特装施工企业为单一抓手升级到组展四方联动机制;从对板材的控制升级到全产业链联动与全环节把控,广交会如期实现了绿色发展初步目标,在行业内发挥了标杆引领和带头示范作用,无论是在改善环境、降低成本、提升展示效果,还是在布展和撤展、健康与安全、社会影响和标准引领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广泛好评。外贸中心申报的《绿色展台评价指南》国家标准于2019年7月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立项。外贸中心荣获新华网颁发的“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绿色发展经验被写入中国绿色发展典范案例汇编。 提出绿色展会概念 2012年第111届广交会,外贸中心首次提出了“倡导低碳环保办展,打造国际一流绿色展会”的发展目标,鼓励特装施工企业参与节能环保评选活动,提倡使用新型环保可循环材料,提升设计、布展水平。2013年第113届广交会,外贸中心公布《关于推进广交会低碳环保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将交易团和商/协会两个机构列入到推行绿色展会的行列之内,共同鼓励参展企业积极参与广交会低碳环保建设。 全面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 2013年底,外贸中心向商务部呈报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广交会绿色发展的报告》,建议加快广交会绿色发展、推动广交会转型升级。2014年2月,商务部办公厅发文明确从第115届广交会开始全面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计划》,倡导绿色、环保、节能的办展理念,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确保安全为主要目标,重点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加快推行绿色特装布展,提高绿色特装展位普及率,力争于第120届广交会绿色展位普及率达到100%;加快一般性展位展材更新,提高环保材料使用率,全面实现绿色布展、撤展。二是加快组展、现场管理和服务等环节信息化建设,提高无纸化办公水平。三是加快广交会展馆设备设施节能改造,降低水、电、气等资源和能源消耗。主要通过推行绿色布展、鼓励绿色参展、实施绿色撤展、倡导绿色会议、打造绿色展馆、关注健康安全、加强宣传培训七个途径来推进。推进措施上,建立四方联动工作机制,出台业界首个可量化、可操作、可监督的《广交会绿色特装展位标准》,通过广交会网站、专题会议、培训、研讨、展示等方式和渠道进行政策引导和宣传推广,实行奖优罚劣。 2014年,广交会推行绿色发展计划的行动全面展开,在外贸中心、全国各交易团、商协会、参展企业、施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展位普及率从第115届广交会的50%起,以每届10%的速度递增,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至第120届,广交会按计划圆满完成了绿色展位普及率达100%的目标,开创了国内会展业绿色发展先河,被一些业内人士誉为只有广交会才能实现的又一奇迹。 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质量 在巩固已有成果和实施绿色布展常态化的基础上,2017年开始,广交会绿色发展进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第121届广交会,外贸中心启动实施《广交会绿色发展2.0计划》,打造广交会绿色发展升级版,致力于构建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标杆化的广交会绿色发展体系,在理念引导、标准引领、全产业链联动、全流程管理等方面齐头并进,通过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提高专业展览型材普及率,强化展览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展会指标体系,强化广交会绿色发展品牌宣传,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参与者的社会责任感,营造绿色会展生态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广交会作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并逐届探索、成功实践绿色发展的展会,以其前瞻性和首创性树立了行业标杆,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绿色发展方案。下一步,广交会将一如既往履行社会责任,为打造绿色会展、建设美丽中国继续作出贡献。 |
厦门市进出口商会 / 厦门市食品行业协会 / 厦门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 厦门市钢铁贸易协会 / 厦门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网